北京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12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关于促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8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786家,专精特新企业呈现“高精尖、高成长、高质量”的发展特征,已成为首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市政府办公厅已正式印发实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若干措施》政策内容。
《若干措施》以落实改革重点任务为导向,以保持惠企政策稳定为基石,以回应企业诉求为抓手,借鉴一线实践经验,围绕“创新能力提升、财税金融支持、数智转型绿色发展、企业融通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空间和数据支持、企业权益保障、培育服务体系”八个方面,提出27项措施。
在科技创新提升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使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支持团体标准,提升行业影响力。
在财税金融支持方面,着力解决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依托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区级财政资金,筑牢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数智转型绿色发展方面,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专精特新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企业融通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企业以“揭榜”攻关形式,解决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支持“小巨人”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精准定向培育高层次人才。通过“小巨人”企业人才引进专项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毕业生计划单列等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
在空间和数据支持方面,统筹优质要素资源,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以联合体方式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降低用地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公共数据的用数需求;鼓励 在企业权益保障方面,为更好地解决专精特新企业现实问题,着力打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定期对各区专精特新企业,降低市场抽查比例和频次,推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在培育服务体系方面,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打造北京特色培育服务体系。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吸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入群归队”;搭建国家—市—区—服务站四级服务网络,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贴心精准服务;支持开展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认证培训,助力 专精特新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代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记者:《若干措施》在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及挂牌上市方面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
《若干措施》中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措施,支持在直接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融资综合服务功能优势,通过专板企业融资奖励金额倍增,有效拓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间接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千亿畅融”小程序融资服务优势,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融资服务与产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