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推动省政府办公厅
2023年9月26日
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席大大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工作部署,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领域和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2027年,累计培育超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150家专精特新企业总体研发占比达到5%左右,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比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品牌持续提升;累计培育15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家左右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梯度培育机制。
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规范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的跟踪分析,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对专精特新企业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材料目录评选。组织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各地对研发投入金额较大的企业予以支持。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共享。(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负责)
(三)促进数字化转型。
聚焦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统筹专精特新“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需求,研发推广行业技术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探索以多样化的服务费用支付方式、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进行分类改造等途径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经验和案例,鼓励各地制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负责)
(四)促进绿色化发展。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为 (五)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六)畅通资金融通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行业特点的专属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将 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指导。建立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负责)
(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在重点“小巨人”、融资担保等方面支持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奖补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省级企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加大省先进制造业、人才等专项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新建项目,同等享受各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负责)
(八)强化人才支撑。
将引才成效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给予重点支持。开展校园招聘等对接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专项引才政策,有条件的地市为 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评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加大对 (九)灵活解决土地需求。
开通对专精特新企业用地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在存量建设用地安排、新增计划指标中,通过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灵活供地方式,依法依规优先保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地纳入省级先进制造业用地指标保障范围。依法依规支持 鼓励各地建设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产业园区,试点更适宜 (十)助力市场开拓。
鼓励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依法依规采购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交流交易平台。鼓励各地积极引导支持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创新经贸对接活动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通关便捷服务,实施汇总征税、预裁定、多元化担保等征管便利措施。(省商务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
(十一)强化服务支持。
大力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加大税收服务力度,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为 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对接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依托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进一步强化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团队,加大对 三、组织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压实责任,认真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建立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专精特新企业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强化宣传引导,总结推广专精特新企业、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报道力度,树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